一是开展“法治文化进乡村”活动,强化广大农村社会大局的稳定。突出乡(镇)司法所、文化站在活动中的指导作用,挖掘民俗文化与现代法律文明的成果结晶,编排出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发挥民间艺人的示范带头作用,利用农村庙会、农村文化大院等平台,传播法律知识,达到促进家庭和睦、邻里团结、社会和谐的目的。二是开展“法治文化进社区”活动,强化农民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把法治文化建设融入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去,较好地解决农村无固定演出场所,法治文艺团体无处可演,法律图书无处可放,法律服务团无处可去的难题。三是开展“法治文化进校园”活动,强化小手拉大手传播法律知识的能力。发挥教育行政部门在法律进校园的主渠道作用。在保证学校法制教育课时、教材、师资、经费“四落实”的前提下,组织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成立法律知识宣讲团,到全县各个学校巡回开展法制课宣讲;组织中小学生开办法制园地、举办法律知识征文和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孩子们在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氛围内成长。同时,利用青少年学生在学校学到的法律知识传播到家庭及社会的各个角落。四是开展“法治文化进企业”活动,强化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步伐。加快产业集聚区法治文化建设,是促使产业集聚区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加强对产业集聚区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的法律知识培训,把法律援助、法律服务团延伸到每个企业,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另一方面,建议规划建设产业集聚区法治文化长廊、宣传版面和法律警句,设立悬挂在产业集聚区内,使企业员工时刻感受到法律的存在。大力倡导企业弘扬“企业法治文化”,策划形式多样、题材广泛的职工法制文艺汇演,丰富员工精神文化生活,强化企业依法诚信经营理念。五是开展“法治文化进机关、进单位”活动,强化公务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在加强对公务员年度法律知识培训和考试的同时,强化机关单位的“法治文化”建设,指导经费相对充足、人员素质较高的单位举行机关法治文艺汇演,结合本单位在执法过程中发生的事件和案例,编排以案说法的文艺节目,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法治文艺汇演,既丰富了文化广场活动,又达到了法律宣传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