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全县党委办公室系统“综合能力提升月”活动,全面提升参与活动党委办公室系统办文、办会、办事水平。9月24日全县党办系统培训班第四组学员到城关镇开展第一批观摩活动。本次观摩以“走进基层、双学共促”为主题,旨在有针对性交流业务、共同提高、互促互进。观摩团先后到东关社区(社区综合性信息化平台)、南坛门(人居环境整治、排前路建设)、河西(乡贤馆建设)、北关(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北大街(文化建设)五个社区现场观摩学习。
小组成员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汇报相结合的方式,详细了解各社区在推进基层治理工作中形成的制度措施、探索出的特色亮点及下一步计划。
一、小组成员在东关社区了解综合性信息化平台。在东关社区(社区综合性信息化平台)观摩团到社区便民服务大厅,浏览疫情防治期间优秀志愿者名单,感受支部建设氛围,在建设科普馆内,体验VR,学习地震相关知识。参观儿童乐园、投影互动益智游戏
二、在南坛门了解建排前路修建情况。南坛门支书吴志刚现场讲解社区五星支部创建情况、群众捐款物热心助力人居环境整治等基层治理工作开展。在南坛门社区实地察看排前路整修情况,村民捐助修建民生工程小广场和太阳能路灯。
三、在河西社区参观了解乡贤馆及其发挥的凝聚乡贤作用。乡贤馆建设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城关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按照“支部引领、乡贤助力、群众参与”的工作思路,发动乡贤,动员群众,利用闲置院落建设乡贤馆。该馆选址于清朝时期建成的山陕会馆——一个由门楼、主楼、配楼、西楼等建筑群组成的三进院落,东西长130米、南北宽40米。近年来,乡贤馆成为集党史文化、农耕文化、红石文化、国学传统文化和新乡贤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场馆,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文化引擎、智力源泉。
四、小组成员在北关社区了解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情况北关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于2016年9月正式成立,疫情开始以来,北关社区各团队文化文艺志愿者以“艺”战“疫”,用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的宣讲形式,引导群众科学防疫,创作了舞蹈、戏曲、快板书、三句半等各类文艺作品,讴歌奋战一线的抗疫英雄,传播战疫正能量,其中,社区夕阳红艺术团录制的《疫情防控快板书》被襄城融媒在线抖音、视频号平台推广,浏览量上万次。充分发挥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习语润心”雷锋驿站等文明实践阵地功能。
五、小组成员在北大街参观社区文化建设 北大街社区明清古街就是老襄城人常说的五里长街、南北大街。依托原有建筑修复房屋,修缮城墙、戏楼、北汝河渡口、道路,修复梅家大院、姚家大院等16个精品院落,依托本地特有的红石文化,重现明清风貌,恢复古风古韵,这里既保留了明清的时代风貌,又融入了现代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