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开展以来,茨沟乡紧紧围绕“清脏、治乱、拆违、增绿”的总要求,按照“三无一规范一眼净”标准,稳步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一是强化领导、高位推动。茨沟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党政班子联席会、支部书记会、专题研究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并成立了党委书记、乡长为第一责任组长,人大主席、分管副乡长为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相关中层干部为组员的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明确党政一把手亲自抓、班子成员具体抓、包村干部和村“两委”干部共同抓的工作思路,坚持网格化管理、小单元作战,把整治任务细化到街、具体到户,强化责任落实,确保治理成效。
二是严格督导、狠抓整改。坚持工作专班督导,乡纪委、党政办、人居办联合入村督导;坚持班子成员每天督导,检查工作开展情况;坚持台账式督导,对每次督导发现的“脏乱差”问题拍照留存,形成督导简报,按照整治前、整治中、整治后的效果对比,督促各村及时整改、销号。
三是注重宣传、干群共建。召开全乡动员大会和支部书记座谈会,以村为单位,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同时,利用村广播、“微信群”、入户宣传等方式大力宣传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意义,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从各个层级深度动员、炒热思想,掀起整治高潮和声势。各村以打造样板示范路段的形式,动员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带头,先行先干,给群众做好表率,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实现人居环境整治“干群共建”的良好局面。
四是建立机制、确保长效。建立健全乡、村、个人、社会四方参与的长效管护机制。乡村层面,在乡政府监督指导下,由森源公司统筹公益性岗位人员,形成户投放、公司转运、县处理的市场化运营体制。同时,探索建立路长制、巷长制、塘长制,实现重点区域专人专岗的管理模式。个人层面,在“门前三包”的基础上,探索实行“绿色积分制”、“人居环境五星示范户”。社会层面,培育发展志愿服务队伍,广泛动员新乡贤、老党员、老干部等模范力量,引导群众从“被动整治向主动整治和自觉维护提升”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