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城县王洛镇人民政府 乡级
2025-09-25 2025-09-25 09:34

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政策应学应知

【信息来源:【作者:【信息时间:2025-09-25 09:34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一、什么是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

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是通过动态监测提前发现并识别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人口,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防止脱贫人口返贫、一般农户致贫。它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举措,旨在通过动态监测、精准干预和长效帮扶,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二、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包括哪三类?

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简称“监测对象”)包括: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简称“突发严重困难户”)三类对象。易返贫致贫人口与监测对象是同一个概念。

(一)脱贫不稳定户

指人均纯收入在当地防止返贫监测范围内(2025年我县监测范围为8400元),且受各种原因影响存在返贫风险,被纳入监测帮扶的脱贫户。

(二)边缘易致贫户

指人均纯收入在当地防止返贫监测范围内(低于8400元),且受各种原因影响存在致贫风险,被纳入监测帮扶的一般农户。

(三)突发严重困难户

指虽然人均纯收入超出当地监测范围(高于8400元),但受突发事件等各类因素影响导致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并存在返贫致贫风险,被纳入监测帮扶的农户。这类群体可以是脱贫户,也可以是一般农户。

三、风险排查范围及途径是什么?

排查所有农村居民,以早发现、早介入、早帮扶、早脱困为目标,对重点人群做到“六必访”“六必查”。“六必访”:大病重病患者家庭必访、负担较重的慢性病患者家庭必访、重度残疾人家庭必访、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必访、单亲家庭和失能老年人必访、遭遇重大变故和自然灾害的家庭必访。“六必查”:农村低保和特困供养对象必查、有病人住院的家庭必查、供养高中学生和大学生的家庭必查、残疾人家庭必查、突发意外家庭必查、有投诉举报情况的农户必查。

通过甘肃“一键申报”等自主申报、部门筛查预警、干部走访排查等方式实现识别认定。“一键申报”是我省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而研发推广的系统平台,旨在方便群众进行生活困难和诉求申报,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农户家庭发生突发严重困难,通过手机扫描申报二维码,仅填写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家庭住址四项基本信息,提交后即可快速完成申报。

四、防止返贫监测范围如何确定?


我省监测范围实行年度调整机制,综合物价指数变化、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和农村低保标准等因素,每年动态调整。2019年和2020年我省执行国家标准5000元,2021年调整为6000元,2022年调整为6500元,2023年调整为7200元,2024年调整为7800元,2025年调整为8400元。我县一直按照全省防止返贫监测范围执行。


五、监测对象识别认定条件、程序是什么?

监测对象的认定条件是一套综合体系,主要包括农户的收入、合规自付支出、突出困难问题和自主应对能力。工作中,以家庭为单位开展识别认定,重点关注农户“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等方面出现的突出问题,同时关注就医、就学、就业、产业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和潜在风险,统筹考虑收入支出情况,以及农户自主应对能力,进行综合研判。 

按照乡村入户核实和农户授权承诺,民主评议和公示、乡镇初审、县级审核批准和公告的程序确定对象。公示环节只在村内开展一次,县乡不再重复公示。要求从农户申报、干部排查、部门预警等发现风险线索之日起,到完成监测对象识别认定,一般不超过15天,其中村内公示不少于5天。

六、返贫致贫风险包括哪些?

返贫致贫风险共包括11类:

1.因病风险。家庭成员中有大病、重病或重大慢病患者,医疗支出较高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

2.因学风险。农村户籍困难家庭学生享受教育资助及帮扶资金低于学生教育刚性支出及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参考标准的。

3.因安全住房风险。家庭唯一住房被住建部门认定为C/D级危房或出现其他住房安全方面问题,自身难以解决的。

4.因安全饮水风险。因饮水设施损毁或管护不到位、水源干涸等原因,导致家庭饮用水的水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供水保障率4项指标中出现不达标的,或出现季节性缺水、临时性供水不足等问题,自身难以解决的。

5.因残风险。家庭成员中有残疾人,因劳动能力不足、康复需求、照护需求等,收入减少或支出增加,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

6.因自然灾害风险。因水旱、气象、地震、地质等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生产生活设施受损或人员伤亡、收入减少或支出增加,导致家庭经济困难,自身难以解决的。

7.因意外事故风险。家庭成员遭遇交通事故、安全生产事故等意外,收入减少或支出增加,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

8.因产业项目失败风险。从事生产经营的农村家庭,产业项目受市场波动、成本变化等因素影响失败,家庭收入骤减或大幅减少的。

9.因务工就业不稳风险。外出务工就业的家庭成员,受疫情、劳动力市场变化等因素影响,务工收入骤减或大幅减少的。

10.因缺劳动力风险。家庭主要劳动力成员丧失劳动力、变为弱劳动力或半劳动力,导致收入骤减或大幅减少的;或整户无劳力,收入难以负担家庭支出的。

11.其他风险。除以上10种风险以外,其他造成家庭收入减少或支出增加,可能导致返贫致贫风险的。

七、通过“绿色通道”识别监测对象的条件和程序是什么?

对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导致出现返贫致贫风险,生活陷入严重困难,事实清楚、急需帮扶的,经乡村两级确认,由县级农业农村部门先录入全国防止返贫监测和衔接推进乡村振兴信息系统中的“绿色通道”模块进行管理,由相关部门和乡村两级第一时间实施帮扶。原则上,录入“绿色通道”后1个月内,要完成对农户是否符合监测对象识别条件的核实工作,对符合条件的,按监测对象识别程序补充完善有关手续;对不符合条件的,由县级农业农村部门在信息系统中备注说明情况后,从“绿色通道”中退出,同时中止相关帮扶措施。在不影响帮扶实效的前提下,要保障农户知情权,及时将“绿色通道”管理过程和帮扶政策实施情况告知被帮扶农户。“绿色通道”是临时的救急措施,不能代替常态化监测和监测对象识别程序。常态化识别的监测对象以县级批准时间为准,批准后10天内完成系统录入。进入全国防止返贫监测和衔接推进乡村振兴信息系统中的“绿色通道”并经核实认定的监测对象,以录入“绿色通道”的时间为准。


八、如何精准帮扶及帮扶措施有哪些?

坚持分类施策,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根据监测对象家庭具体情况、风险类别和发展需求,制定“一户一策”帮扶计划,精准落实帮扶措施。对新识别的监测对象,原则上10天内完成制定“一户一策”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申报。对未消除风险的监测对象持续监测帮扶,每年年初调整完善“一户一策”帮扶计划,加大帮扶力度。对已经消除风险的监测对象,不再制定帮扶计划。落实开发式帮扶,对有劳动能力、有意愿的监测对象,至少落实一项产业、就业、金融等开发式帮扶措施,引导勤劳致富;对无劳动能力监测对象,做好兜底保障;对弱劳力半劳力,创造条件探索落实开发式帮扶措施。


九、返贫致贫风险消除的条件和程序是什么?

收入稳定超过当年监测范围、“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持续巩固,经综合分析研判,监测对象识别时的返贫致贫风险已经稳定消除或自然消除,且不存在新增返贫致贫风险的,按程序标注风险消除。过渡期内,除风险自然消除外,收入持续稳定原则上不少于半年。

监测对象风险消除程序包括入户核实、民主评议和公示、县级审核批准和公告等环节。

风险消除不得设置比例要求,坚持“七不消”:一是“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未稳定实现的不消;二是没有稳定收入来源或大额刚性支出问题未解决的不消;三是没有制定并实施“一户一策”帮扶计划的不消;四是刚落实帮扶措施还没有见到效果或者帮扶效果不明显的不消;五是虽已落实帮扶政策但整户不具备或丧失劳动能力的不消;六是有大病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难人口的不消;七是没有完整履行“一看二算三核四评议五公示”程序的不消。

十、如何实现监测对象动态管理?

建立“早发现、快帮扶、稳退出、强监测”闭环机制,实现监测对象动态管理。通过多渠道预警,识别风险对象;及时制定“一户一策”,分类落实帮扶措施;严格标准程序,稳定有序退出;持续跟踪监测,动态管理监测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