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法进企业
核心提示
“这样的普法宣传很接地气,在玩中学法,既有趣又有用!”12月4日,在我市举办的第11个国家宪法日集中宣传活动上,设置的法治轮盘有奖竞答游戏吸引了不少群众参与。
按照上级有关部署要求,我市今年“宪法宣传周”期间组织开展“12·4”宪法宣传周启动仪式、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知识竞答活动、全市教育系统“宪法宣传周”系列宣传活动等,各地各部门积极开展宪法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活动,倾听群众法治呼声,了解群众法治需求,有效推动宪法走入日常生活、走近人民群众。
法者,治之端也。近年来,许昌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严格贯彻落实“八五”普法规划,积极探索“1234N”普法工作方法,着力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提质增效,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法治环境。
坚持“1”个引领弘扬普法新风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全市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首要任务,列入《许昌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许昌市委宣传部、许昌市司法局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等系统性、纲领性文件,每年度均列入许昌市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和普法责任清单。
加强理论学习是提高党员干部政治素质的需要,我市连续多年举办许昌市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培训班,坚持推进领导干部带头学习、模范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累计参训人次达1280人,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以使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为目标,以持续提升全民法治素养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全民普法力度,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抓住“2”个重点精准靶向普法
干工作要善于抓重点。近年来,我市牢牢把握普法宣传重点对象和重点内容两个重点,抓住国家工作人员、青少年、经营主体、村(居)民四类重点群体,把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党内法规、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法律法规等作为重点宣传内容,以“法律七进”为载体,通过组织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月”“网上知识竞赛”“主题文稿征集”系列活动、“百号万屏”宪法宣传、“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等,实施精准普法,在全市上下营造浓厚法治氛围。
同时,我市积极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走深走实,实现全市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化、清单化、常态化;创新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以法治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落实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打好法治保障企业发展“组合拳”;用好法治文化阵地,抓住法律明白人和村(居)法律顾问两类关键“人才”,使群众足不出村即可享受到“家门口”的专业法律服务。
健全“3”个体系凝聚普法合力
为凝聚普法合力,我市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普法责任体系和考核监督体系,保障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高质高效开展。
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将普法纳入法治建设工作总体部署,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人大监督、政协支持、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大普法工作格局。2021年以来,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法治工作13次,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法治工作7次。
健全普法责任体系。定期召开守法普法协调小组工作会议,印发《许昌市“八五”普法期间“全民普法月月有主题”宣传活动方案》,明确年度27项普法宣传主题和相关牵头责任单位,建立“一月一提醒”工作机制,开展普法责任制评议活动,督促引导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
健全考核监督体系。印发《关于加强法治许昌(法治政府)建设考核结果运用的通知》等,将普法工作与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文明单位创建、平安建设挂钩,纳入市委巡察、市委市政府重要督查事项;出台《许昌市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清单》,会同市委巡察办开展法治建设专项检查。
建好“4”支队伍筑牢普法根基
普法队伍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基础和人才保障,我市坚持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强基导向,打造“‘八五’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服务队”“新时代省市普法宣传员”“法律明白人”四支普法队伍,筑牢法治建设根基,推进我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向纵深发展。
这4支普法队伍的队员涵盖了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群团组织、行业协会工作人员,各高校法学专业的师生以及具有法律专业知识、热爱普法公益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累计开展专项普法讲座、活动等8000余次,在社会上引领学法热潮,不断增强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切实推动全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开展。
培育的乡村“法律明白人”有1.2万余名,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有2300余户,走访群众50余万人次,排查化解矛盾3.7万余件,有力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强化“N”项措施开创普法新局面
近年来,我市把普法与法治实践紧密结合,多措并举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扎实开展公民法治素养提升专项行动。印发《许昌市公民法治素养提升工程实施方案》,设立39个公民法治素养观测点,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精准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持续深化法治乡村建设。建立“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重点培育库”,按照评选标准定期指导、重点培育,强化对现有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动态管理。
稳步推进依法治网。举办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持续组织开展“清朗”“净网”专项行动,发挥市科技馆、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基地宣教作用,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开展教育引导,有效维护了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创新打造“塔式”普法新路径。进一步强化法治宣传产品供给,整合宣传媒介资源,开辟《以案释法》短视频专栏,探索打造了覆盖市、县、乡、村四级“塔式”普法新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
不断扩大法治文化阵地覆盖面。深挖法治文化资源,投资600余万元打造“一湖两带”法治文化阵地集群,依托阵地“小载体”,传递法治“大能量”,让群众于潜移默化中增强法治意识。
积极繁荣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组织开展动漫微视频作品征集、优秀法治文化作品征集、许昌市未成年人法治绘画比赛等法治文化活动10余次,推出许昌首个亲民普法卡通人物“许小法”,广泛运用到各类普法宣传活动中,并打造许昌特色普法品牌。
深入开展“精准普法基层行”专项活动。在民法典宣传月、“三夏”生产等重要时间节点,深入社区、广场、田间地头,找准群众需求,线上线下开展全方位普法宣传,真正将普法融入人们日常生活、融入基层社会治理。
来源:许昌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