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襄城县人社局立足人社职能,不创新思路举措,加强政府引导,推进市场运维,采取“线上+线下”模式,构建“家门口”就业服务体系,让劳动者求职有场所、就业有门路、服务有平台、权益有保障,有效推动就业规模与质量 “双提升”,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一是政府企业共参与,场地建设从“无”到“有”。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营、公益服务”原则,积极推进资源有效整合,发挥最大效益。依托周边人力资源市场,设立零工市场和零工专区,安排专人提供就业政策咨询、求职登记、就业指导等服务,为中小微企业零散用工、灵活用工、临时用工以及重点就业群体短期就业搭建对接平台。积极引导企业参与运营,零工市场内设置零工服务专区,划分综合服务区、岗位对接区、生活服务区,为企业和求职者提供岗位信息发布、技能培训查询、人力资源洽谈、劳动维权咨询、便民服务箱等一站式公共就业便民服务。二是线上线下齐发力,岗位信息由“散”到“聚”。积极搭建线上平台,创新推出“襄城就业网”小程序,集找服务、找工作、找培训、企业发布招聘信息、劳动力信息采集等功能于一体,实现了“24小时不打烊”的线上服务共享模式。自小程序上线以来,已吸引213家企业发布用工需求425个,求职者利用小程序投递简历750余次。扎实开展线下对接,通过平台发布、线下登记、走访企业、社区等途径,广泛收集企业、商户、居民对非全日制用工、季节性、临时性用工的需求信息,线上线下同步发布。今年以来,累计举办各类招聘会10场次,其中线下6场次、网络直播带岗4场次,累计吸引280余家企业参与,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拟招聘9500余人,达成就业意向1510人次。三是乡镇街道总动员,服务对接由“远”及“近”。将就业服务延伸到基层,在15个乡镇(街道)建立零工驿站和“家门口”服务站,设置求职(用工)登记、劳动维权、职业介绍、政策咨询等服务窗口,推送招聘求职最新信息,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一站式、零距离公共就业服务,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切实提升就业公共服务的便捷度与可及性,实现基层就业服务触达率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