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颍阳镇因秦、汉时期在此设置颍阳县而得名。地处襄城县东北部,地跨颍河两岸。东临建安区榆林乡,南靠库庄镇、双庙乡,西连颍桥回族镇、汾陈镇,北接禹州市范坡镇和建安区椹涧乡。辖洪村寺、邢庙、小河、盛寨、周庄、大河、大路吴、北刘庄、牛庄、东张庄、苏庄、小王庄、大王庄、东单庄、河沿孙、管武、谭庄、后郑庄、大路李、纪拐、菅庄、罗庄、张左、陈刘侯、新杨庄、槐树王、郝庄共27个村民委员会(槐树王、郝庄为代管),76个自然村,215个村民组,总人口6.7万,耕地5.72万亩。颍河流经16个村委会辖区,在境内蜿蜒长达19.6公里,流域面积36平方公里。许昌引汝渠在镇境东部经过,另有运粮河、小泥河排涝河道。
颍阳镇历史底蕴丰厚,春秋时期为郑国城颍(又称颍邑),秦设颍阳县,历秦、两汉长达500多年的历史。境内遍布遗存,留有春秋时期的城颍、郑庄公墓、著名历史事件——“郑庄公掘地见母”的阴司沟遗址、秦汉时期颍阳县故城遗址、东汉四侯冢等古迹。
2021年,颍阳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党建引领,在疫情防控中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绩。全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4.32亿元,同比增长7.1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0325万元,同比增长4.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31526万元,同比增长17%。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83536万元,同比增长26.3%。外贸进出口额816万美元。完成财政收入1471.3万元(其中烟叶税收717万元,工商税收754.3万元)。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032元,同比增长9.5%。
【组织机构】党政内设机构:党政办公室、党建工作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乡村振兴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扶贫开发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信访办公室)、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应急管理办公室)、农业农村办公室(生态环境办公室)。事业单位:党政综合便民服务中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所)、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卫生健康养老服务中心)、综合文化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村镇建设发展中心、退役军人服务站。
驻镇单位:颍阳市场监督管理所、颍阳税务分局、颍阳派出所、颍阳司法所、县法院颍桥法庭、颍桥邮政支局、县烟草公司颍阳烟叶工作站和小王庄烟叶工作站、农业银行襄城支行颍阳营业所、农商银行、颍阳供电所。
【项目建设】完成招商引资1.6亿元。新增规模以上(5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5个,为:河南德宝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万斤农产品项目(5422万元),襄城县槐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年产100万公斤小米加工项目(2000万元),襄城县颍峰布业有限公司年产1000万米白布项目(2000万元),襄城县好好美好鞋业有限公司年产100万双运动鞋项目(2000万元),襄城县霆越实业有限公司年产5万斤各类农产品项目(2000万元)。“个转企”4家,襄城县景中烧鸡店,襄城县新家园生活广场,襄选郏县饸络面馆,襄城县福万家烟酒店。“小升规”企业2家,分别是襄城县长和餐饮服务有限公司,河南天陆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正在培育“小升规”企业4家,分别是襄城县新家园生活广场,襄城县金邦实业有限公司,襄城县福万家烟酒店,襄选郏县饸络面馆。
【城镇建设】按照城市标准对镇区进行精细化管理,选取311国道颍河桥以南路西约500米人流车流量大、商铺门店集中的主要路段进行试点规划。用沥青受汛情损毁的路面进行了重修。道路两侧新栽种绿化树70多棵,树种选择上,充分征求群众意见,选取群众喜欢的桂花树进行绿化。在辅道划定了标准车位200多个,更换辅道“S”形道牙方便商户车辆上下。对颍河镇区段1.5公里河道进行了治理。河道进行清淤、疏浚,全线砍青除杂,加固护坡,修建堤顶路,完善植被绿化,沿岸美化,把河道疏浚、水环境治理与规划中的“颍河湿地公园建设”相结合,规划长远,组建专班加强对沿河居民垃圾分类、环保知识的宣传以及河道保洁员的日常巡查监管,打造样板河湖,为镇区增绿添彩。
【防汛工作】7月14日晚突降暴雨,有效缓解旱情的同时,也以超100mm的降水量,导致部分群众住房安全存在隐患。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全面部署,确保平稳度汛。主要措施是组织开展危房排查,各村对照危房排查清单,安排专人逐户上门排查,对尚在危房居住的群众连夜组织立即搬离,转移到村内防汛集中安置点,确保危房不住人。组织镇村干部,集中力量疏浚坑塘沟壑,对地势低洼院内积水的群众及时抽排,保障群众生活正常进行。自7月17日起,镇村干部24小时轮流在所分包的村庄做好值班值守,开展拉网式排查险情隐患,积极准备防汛应急疏散器械物资,确保做好险工险段24小时防汛险情监控。把做好防汛抗洪抢险救灾作为当时一项重要工作,发挥了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
颍阳镇7月19日下午开始下雨。20日下午,颍河上游白沙水库泄洪。21日上午,颍河河水漫过洪村寺村东、大河村西的两个溢流大坝。镇党委、政府组织乡村干部坚守激流险段,密切关注水情。
【疫情防控】针对复杂多变的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全镇上下在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决贯彻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众志成城、守望相助,医务人员白衣执甲、镇村干部冲锋在前,战疫情、保安全、促发展,全年没有发生新冠肺炎及疑似病例。提高站位,强化领导。组建了镇村两级疫情防控工作专班,每天负责发布国内外疫情信息,认真排查返乡人员信息和双码验证,严格落实管控措施。结合实际,多措并举。镇政府与卫生院、派出所实行信息共享,联防联控,全镇党员干部按照包户到人的要求,走村入户,精准摸排。期间,全镇共悬挂宣传条幅62条,村口、卡口处疫情防控指示牌35个,张贴省、市、县相关措施和公告200张,张贴疫情防控宣传海报200张,发放防疫知识问答1000份。社会各界慷慨解囊,踊跃为疫情防控捐款捐物。镇党委政府将继续紧绷防疫弦,拉好防护网,及时研判疫情动态,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特色农业生产】发挥农业优势,发展集体经济。4月份,研究制定实施了“党建+合作社”引领村级集体经济。选准谷子特色发展方向,定位小米之乡,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流转群众土地不低于30亩,由镇农业农村办公室统一指导,统一管理,统一种植优质谷子,全镇共种植谷子960亩,经过3个多月的精心管理,全镇27个村实现集体经济增收共计120多万元,也带动了群众种植谷子的积极性。同时,谷子的种植,也为下一步实现烟谷轮作打下坚实基础。烟叶生产是颍阳镇的传统优势和特色种植,是群众主要的收入来源,也是全镇主要的财政来源。为发挥烟叶种植的优势,镇党委、政府提出了抓牢特色种植,打造烟叶大镇的工作谋划。实施了烟叶生产“151发展规划”。已确定了东北片区、北部片区、西南片区3个烟叶连方的规划,全镇2022—2024年三年烟叶轮作规划已经完成。11月底,已落实2022年烟叶预留面积1.3万亩。
【党建引领工作】镇党委带领全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设一支信念坚定、作风务实、为民服务的党员干部队伍。结合党史学习教育,通过班子会、中心组理论学习、机关晨会、乡镇党校等,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和省、市、县党代会精神,推动中央和上级会议精神和决策部署在颍阳落地落实。结合“庆七一”系列活动,在县委规定的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走访慰问、“初心使命四问”等动作外,依托颍阳镇历史文化优势,带领机关干部到郝庄毛主席视察襄县纪念馆和关店阻击战遗址参观学习,通过红色教育和重温入党誓词,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身份意识。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04件;大力实施“万人助企联乡帮村”活动,解决企业和村级问题78件;着力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镇53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稳定脱贫,新识别117户监测户全部得到有效帮扶,消除致贫返贫风险。
【环境整治】按照市县人居环境整治要求,大力开展“清脏治乱拆违增绿”的乡镇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多次组织镇村干部召开环境整治提升专题会议,打造干净、整洁、文明、舒适的乡镇环境。坚持“上下”结合,全民参与。以高标准、严要求、真行动为标准,班子成员下沉一线,包村干部、村两委班子率先垂范、全域跟进、全程参与。督查与整治双管齐下。人居环境提升工作纳入了年度考核,不定期安排专人对推进情况进行督导,确保人居环境稳步提升。“点、线、面”结合,以组为点、村为线、镇为面,逐村改善,整镇推进,环境整治与网格化管理、村规民约等相结合,建立了长效管护机制,真正达到了全方位、全覆盖、无死角。组织镇、村干部前往周边乡镇学习比较工作成果,学习先进经验,宣传、教育、发动群众积极参与,使全镇农村人居环境取得良好的整体效果。全镇27个村,共计出动干群1000余人次,使用机械车辆78台次,清理垃圾堆432处,清理垃圾死角567处,清除杂草3000余平方米,清扫路面9600米,清理河道沟渠5200米,拆除残垣断壁3000立方米。
【乡镇机关管理】认真做好乡镇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严格执行《乡镇职责任务清单目录》,明确内设机构、事业单位的权责界限,理清理顺工作机制,配齐配强工作力量,用准用好中层干部;全镇机关干部实施“双向选择,竞聘上岗”,进一步优化了人员配置,为全面提升工作效能提供了坚强的人员保障,有利于全镇机关干部的能力提升和作风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