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襄城 > 县情简介

襄城县基本县情简介

【信息来源:【信息时间:2023-02-08 09:40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襄城县位于“中原之中、伏牛之首、汝河之滨”,是河南省版图的几何中心,总面积920平方公里,辖10镇4乡2个街道,448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90万。境内除汉族外,还有回、满、蒙、瑶、壮等18个少数民族。初步测算,2023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4%。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保持稳定。

襄城县历史文化悠久,《史记》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春秋时期称“氾”,后因周襄王避难居此,故名襄城至今,距秦朝设郡县已有2200余年历史,被确认为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境内文物古迹众多,有明朝时全国八大书院之一的紫云书院,始建于唐武德年间的“中州第一禅林”乾明寺,春秋时期留下的古城墙、瓮城,以及文庙、奎壁等文物保护单位、文物古迹、文物保护点100余处,黄帝文化、伏牛山文化、孝道文化、烟草文化底蕴深厚。

区位优势突出,自古有“九省通衢”之称。南距煤城平顶山20公里,北距古都许昌40公里、郑州国际机场70公里,东距内陆特区漯河45公里。漯宝、平禹铁路贯穿境内,东接京广线,西连焦枝线。G311、G344、G234三大干线公路交汇县城,许广和正在建设的周平、焦平高速公路穿境而过。

物产资源丰富,襄城九山九岗十六河,形成了峻山秀水阔平原的独特地理风貌,是河南省53个资源富县之一,煤炭储量20.5亿吨,蕴藏高燃值煤层气290亿立方米,所产焦煤是全国最好的焦煤之一;襄城烟叶种植历史悠久,是我国三大烤烟发源地之一,有“东方弗吉尼亚”的美誉,1958年被毛主席赞誉为“烟叶王国”;大豆蛋白质含量全国最高,被评为“全国大豆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县”;甘薯种类多、口感佳。“襄城烤烟”和“襄城红薯”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产业特色鲜明,坚持工业立县强县理念,确立了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和碳基新材料产业园、智能装备产业园、精细化工产业园、储能电池产业园、创新创业产业园“一区多园”的发展战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培育壮大硅材料、碳材料、新能源3个新兴产业,提质发展煤基化工、装备制造、服装制鞋3个传统产业,打造千亿级硅碳新材料产业集群,着力构建“133”工业体系。形成了年产300万吨焦炭、7亿立方高纯氢、20万吨环己酮、30万吨焦油深加工、4万吨针状焦、5万吨超高功率石墨电极、7000吨高纯硅烷、4800万平方米光伏玻璃和12GW高效太阳能电池片、1.5GW光伏组件的生产能力,在河南西南部打造出装备水平世界一流、科技含量国内领先、总产值超300亿元的碳基新材料产业园。同时与上海交大、清华大学等高校开展创新科技研发与人才培育合作,成就襄城县产业发展新高地。

发展势头强劲,先后获评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河南省文明县城荣誉称号,是国家科技进步县、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县、全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先进县、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河南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先进县、河南省首批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县,荣登“中国创新百强县(市)”,跻身“河南省县域工业30强”“中部县域经济百强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世道必进,后胜于今”。发展中的襄城,正在对标全国百强县(市),建设经济强县、文化强县、生态强县,打造全国硅碳先进材料基地、全国县域科技创新高地、全面开放合作高地,致力成为许昌市的新兴增长极,建设襄城人民幸福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