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文广信息 > 文保名录

襄城大调曲子

【信息来源:【信息时间:2019-02-06 09:09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名称:大调曲子 级别:市级 地区:襄城县 朝代:民国 

大调曲子在襄城的流传始于1920年,时由城关镇北大街刘文斗会同耿恭甫、蔡朝贤、纪进策从南阳引进。1928年南阳曲子状元叶先礼来襄演出,收刘万春、孙国祥、祝宪臣、邵润泽等徒,是这一艺术在襄城县有所发展。1963年文化馆派人去南阳学艺,改手板为八角鼓,使这一艺术得到提高。70年代,襄城县大调曲子的代表人物有冯修辞、韩文秀等,进入80年代后期,邵国章、魏俊哲、杨春敏为襄城大调曲子的代表人物,其中杨春敏师从大调曲子名师胡运荣,在省市比赛中多次获奖。使襄城大调曲子的表演水平空前提高,填补了襄城曲艺在省级获奖的空白,对襄城大调曲子在演唱方面的传承发扬上,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襄城大调曲子以雅派为主,乐器除三弦、檀板外,常加琵琶、古筝等,讲究唱腔、句式、韵律、气魄,力求庄重、高雅、清越、规范。演出中注重手、眼、身、法、步等表演技法,及挥舞八角鼓穗等舞蹈动作的表达形式。

 

襄城大调曲子艺人数量稀少,且年龄偏大。2006年,杨春敏以新编曲目“羊圈情”、“二嫂抓赌”分别在省、市获奖后,激起了部分曲艺爱好者的学习兴趣。是大调曲子在襄城的传承有了一定的群众基础。“大调曲子”2016年录入许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