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文广信息 > 文化遗产 > 文博文物

汝水虹桥遗址

【信息来源:【信息时间:2022-11-30 17:12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汝水虹桥遗址位于县城南关汝河之上。《襄城县志》载,县城南门外,有红石桥一座,36孔,形似彩虹凌空,又如巨龙卧波,颇为壮观。该桥建于元末明初,曾是水陆码头之要冲,后由于河床地势增高,加之下游增建汝河大陈闸,水运终断。因年久流沙淤积,红石桥面近平于河底,唯枯水季节尚能行走。1953年建起南关大桥后,红石桥失去作用,被称作襄城明代八景之一的“汝水虹桥”亦淡出人们的视野。

红石桥两端曾连有长约200米引桥,南城门到桥头有慢坡相连,一侧另有108层红石台阶,通向祭祀河神的大王庙。传说,为固百年根基,打造上乘桥梁,当时县府官员带领能工巧匠,筛选石料,最后采用孟良山大鹰嘴红石。此地红石质地坚韧,所成板材宽大精良,而且是历代宫廷建造宏大建筑所选之材。红石桥墩用9层高约0.7米的石磙作为基座,缝隙用糯米粉与石灰浆粘合,用18层条石垒砌,称为“九磙十八层"。桥孔宽6.6米,上铺9块各宽约0.66米、厚0.3米、长3.5米的石板,石板中间,各凿凹形槽,浇铸生铁相连,整个桥身浑然一体,固若金汤。两侧铁桩排列,长链为栏。桥梁为飞龙形状,首望下游波涛,尾接溯流清波,龙口石珠能转,造型古朴又质地精良,充分体现出襄城当时红石制作工艺的高超水平。红石桥头,立有明代襄城知县谭性教的公德碑。碑立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碑文为四川按察司副职张宁所撰。蛟龙为额、巨鼋为座,通高丈余,令人肃然起敬。

汝河西岸,有明代工部尚书辛自修故居遗址。辛自修,字子吉,号慎轩,襄城紫云镇人。11岁以文扬名,12岁中秀才,15岁中举人。曾做山西阳曲县令、南京督察院御史、北京督察院御史、南京刑部尚书、北京工部尚书。著有《闻过集》等书,作《襄城名胜十景》诗,他在“东汝帆墙”中这样描绘红石桥:

天息遥遥一水通,石城南下度飞虹。

乍看进艇生新涨,却快扬帆趁晚风。

柳浦潆迥山远近,兰挠摇拽汝西东。

等闲试揭孤蓬望,身在瀛壶一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