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文广信息 > 文化遗产 > 文博文物

紫云书院

【信息来源:【信息时间:2018-04-04 16:59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位于襄城县紫云山中,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紫云书院建在红石砌成的高台之上,东西长1 O 5米、南北宽6 5米,有门楼一座,正殿三间,左右厢房各三间,东西配房各三间。正殿面阔1 O.5米、进深5.6米、高3.9米,系二梁起架硬山式单檐建筑,小灰瓦覆顶,廊柱刻龙凤兽图,联日:“对晴雪紫云领略春秋风景,读诗书经典纵观中外古今"。殿门置吉祥图并配对联:“紫气昭天地,云霞映斗星"。殿内梁柱镶嵌着孔子和李敏的巨幅画像。院内植松柏数棵,枝叶外呈伞状,形似丘亭。

 


明成化四年(1 4 6 8年),太子少保、户部尚书李敏丧母回乡守孝,因爱紫云山秀丽幽静,于山坳中建屋三楹,读书讲学。明成化十九年(1 4 8 3年)奉诏赐名“紫云书院"。工部移藩司扩建大成殿、两庑、棂星门、明伦堂、厢房、尊经阁等建筑。一时名誉中州,疋为中州学子争相求学的理学中心。太子朱佑樘(后为弘治帝)、书画家沈周、清代文学家李来章、耿介、武状元李春奇曾在此读书或讲学,成为当时中原四大书院之一。



李敏,字功勉,襄城县人,于明景泰五年(1 4 5 4年)中进士,授监察御使,历任浙江、湖广按察使,山西、四川左右布政使,兵部侍郎,左右副督御使。成化二十二年(1 4 8 6年任总督漕运,次年升任户部尚书,在部四年,于弘治四年{1 4 9 1年)病逝。为明代中叶名臣,在改除漕运积弊,禁止民田放牧,赈灾救荒等方面多有建树,并开“一条鞭法"之先河。

 

院门有御赐匾额“紫云书院”,院内有钦差太监戴义所题诗碑,碑文“紫云书屋构山隈,汨汩寒泉绕涧迴。花放四时联锦嶂,晴峰高捧太阳开。”描绘书院四周山环水绕,四季如春的秀美景色。此碑完好,镶于左厢房前壁。

 

书院旁有状元冢,乃李敏后裔李春奇的墓冢。李春奇,雍正十四年(1736年)殿试武进士出身,状元及第,后御封怀远将军,是中原历史上唯有记载的武状元,现存墓志铭碑。

大门前有翠竹林1 O亩,竹林中原有钟、鼓二楼,现只存4根青石柱子。绕翠竹园有条山涧,涧上有观澜桥一座,后亦称二柏三石一孔桥。过桥而上,有一座双檐亭子,称望月亭。

 

山中有一洞穴,名吉祥洞,俗谓水帘洞,洞从石腹中产生,因常有水则时发彩霓。下方常年积水,古时曾植莲藕,称莲沼。

紫云山槲树苍翠葱郁,涧泉水四时潺潺。秋冬之交,红叶烂漫。雪后放晴,红装素裹。春夏之交,万顷碧绿丛中,时见白雪皑皑,人称“紫云残雪",为襄城明代八景之一。

 

1 9 8 1年紫云书院载入《中国名胜大辞典》中。

紫云山门,仿古式建筑,飞檐画栋,气势雄伟,有五门六柱十一楼,挑山式脊顶,覆以琉璃瓦。山门正中“紫云山"三个刚劲有力的鎏金大字系共和国中将刘志坚亲笔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