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您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专栏

愿为山村蹚富路!

【信息来源:【信息时间:2020-04-02 09:55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仲春四月,风和日丽。襄城县山头店镇姚庄村排排楼房被绿树鲜花掩映,村前清清的汝河缓缓流淌,背靠的首山油菜花吐露金黄。田野里,村民都在忙碌,一位中年人不停地穿梭其间,一边嘱咐大家做好自我防护,戴好口罩,一边指挥大家抓好春耕生产。

“国亚,这里有我哩,你去招呼你的羊肚菌吧!”4月1日,天刚放亮,首山坡上200亩芍药基地主人、73岁的孙军辉老汉,正朝着那个中年人大喊。

国亚全名叫刘国亚,今年48岁,身材消瘦,面色黧黑,看上去就像个老头,但大家都知道他是姚庄村的党支部书记。

话说2015年,一直在外打拼回老家过春节的刘国亚,看到村里房屋破旧、街道不通、污水横流,心里非常难受。一天,他到山上转悠,碰到两位游客问他:“这山上有饭店、有宾馆吗?”一句话,问得刘国亚哑口无声。顿时,一个改变家乡面貌的念头在他心中闪现出来:作为一名党员,有责任、有义务带领群众致富!

他看好山花灿漫、生态旅游的商机,便辞掉外面的工作,回到首山深处开了一家农家乐,把窑洞当餐厅,养起了鸡、鸭、鹅。由于他善于经营,前往山上游玩、吃饭的人络绎不绝。两三年的功夫,刘国亚的腰包就鼓起来了。

2018年初春, 脱贫攻坚进入攻坚阶段,全村18户36名贫困群众尚待脱贫。经过党员选举、党组织任命,刘国亚成为村党支部书记。

刘国亚任村支书后,想得很多、很远:“要想让群众从长远上脱贫致富,必须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的基础条件。”当时,村集体穷得叮当响,根本没有钱。为了解决资金问题,他上镇里、跑县里争取扶贫资金,经过多方筹措,终于争取到200万元资金。经过几个月的苦战,村里的街道终于得到了整修,铺设了下水管道,栽上绿化树,安上了路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村民高兴地说:“自从国亚当上支书,修通了断头路,大家再也不绕路去地里了。过去走的是泥水路,现在走的是水泥路,晚上还能跳广场舞,真得劲!”

“这样的支书,俺佩服、俺拥护!”60多岁的贫困五保户崔同一边在刘国亚的大棚内采香菇,一边擦着脸上的汗水说。这几天,每年刘国亚都自掏腰包给崔同老人送上一件棉大衣,外加500元钱。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刘国亚一边组织党员干部抗击疫情,一边为村上的贫困群众送去鸡蛋和口罩。近年来,刘国亚还把自己家里开饭店挣的钱,支援村集体发展经济。刘国亚的妻子王彩君说,丈夫是个不怕吃亏的人:“国亚把我们家开饭店、养鸡、鸭的钱,很多都用在帮扶困难群众上了,算起来至少有30多万元!”

刘国亚说,扶贫不能只停留在救济几个钱、给几件东西上,要在“智”上扶贫,要因人扶贫,只有发展产业,群众才能长久脱贫。

为了让村民少走弯路,增强致富信心,2019年初春,刘国亚建立了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30亩,在首山坡上种植芍药、黑参等,还建起10座香菇大棚、8座羊肚菌种植大棚,邀请专家来技术指导,让村里的贫困群众来学习技术,务工挣钱。

“老弟,你腰椎不好,到我香菇棚看着场,干些小活儿,月工资1500元,你看咋样?”42岁的贫困户姚代会高兴地说:“可行!国亚你这是在照顾我呀!”

54岁的贫困户孙素霞,丈夫过世后撇下了3个孩子,最小的才12岁,生活十分困难。刘国亚找到她:“你给我管理羊肚菌去吧,每天工资60元。”孙素霞眼里闪着泪花,一个劲地说:“好!好!”

贫困群众“上班”后,把芍药管理得蹭蹭长,硕大的香菇、鲜嫩的羊肚菌更是招人喜爱。连日来,前往这里购买香菇、羊肚菌的人络绎不绝。

刘国亚的经营思想是薄利多销,本村和周围村庄的群众购买,统统低于市场价。对于村里的贫困户,干脆免费赠送。

头雁高飞,群雁紧随。在刘国亚的引领下,全村各种种植、养殖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了。付占旭,种植葡萄、车厘子35亩;村姚军辉开办了一个50亩大小的采摘园;王五岭种了70亩芦笋。昔日日的荒山,变成了花果山。群众都风趣地说:“咱们现在可是树上摘金、树下收银呐!”

“到2019年底,我们村已经彻底脱贫,村民年均纯收入达到了1.8万元。但是我们必须严防贫困反弹,巩固脱贫成果,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夺回来。”刘国亚自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