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十九大专题

牵住乡村振兴“牛鼻子”——襄城县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做法和启示

【信息来源:许昌日报【信息时间:2020-03-26 10:12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2018年以来,襄城县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以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作为“牛鼻子”工程来牵引,带动乡村振兴战略在襄城县农村的实施。通过两年来的探索,襄城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呈现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局面,开辟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局面,正大步朝着实现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目标迈进。

牵住乡村振兴的“牛鼻子”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是要“有事可做、有钱办事”。襄城县在工作中发现,以前农村基层组织作为不大,集体经济不强是一大制约因素:同全国大部分乡村一样,襄城县农村资源禀赋一般,集体经济家底薄弱,全县448个村中,集体经济空白村达到81%,年收入超过10万元的村不足20个,收入30万元以上的村只有两个。

为解决这一问题,襄城县从2018年开始,把发展集体经济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牛鼻子”工程来牵引、来推动,成立了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计划,用市场思维、市场眼光、市场办法,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举全县之力,采取措施,掀起了发展集体经济的高潮。

一是搭好平台,解决谁来经营的问题。襄城县借鉴外地经验,在各村都成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市场化运作、公司化运营”,公司性质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为村民委员会,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定并通过公司章程,选举产生董事会、监事会,负责公司的运营和监管。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公司原则上与村“三委”班子套合,也可通过聘请职业经理人或专业团队参与经营管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公司的成立,解决了村“两委”不能直接参与发展集体经济的体制问题,明晰了市场主体。

二是盘活资产,解决靠什么经营的问题。为了解决“钱从哪里来”靠什么经营的问题,襄城县首先摸清家底,开展村级清产核资工作,对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进行全面清查,登记造册,做到“四个弄清楚”,即弄清楚有多少资金可用作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弄清楚账面固定资产数量、类型、价值;弄清楚村集体承包给农户的耕地、林地等资源使用、经营、管理等情况,对已经承包出去的村集体资源,做好调查登记和资产评估,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明显低于市场价格、损害村集体利益的发包合同,通过法律途径依法终止并收回;弄清楚本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优势。在全面摸清家底基础上,由村委会将村集体所有的“三资”统一划拨给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公司经营管理,既让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公司有一定经营资本,又让公司在参与市场竞争、项目招拍挂时有实物抵押能力,获得银行贷款。

三是探索模式,解决如何经营的问题。襄城县通过近两年的努力,共探索出10种经营模式。对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等优势明显的村,主要采取5种经营模式:资源开发型、资产经营型、旅游生态型、物业租赁型、资金投入型,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分类推进。该县紫云镇雷洞村、湛北乡北姚村坚持走“农旅一体化”的发展路子,积极创办农家乐、生态采摘、民宿等产业,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均在10万元以上。对缺乏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的村,也采取5种运营模式:土地流转型、集资分红型、劳务服务型、村庄整治型、赞助发展型。襄城县一些村通过村集体吸纳村民和社会资本参股的形式发展各类产业项目,项目收益后,按约定比例进行分红。该县汾陈镇宋堂村号召村“两委”干部和部分村民集资40多万元,建起13座豆丹养殖大棚,豆丹收益的51%归村集体,预计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13万元。

四是加强监管,解决规范经营的问题。村级集体经济要实现健康发展,有效监管十分必要。襄城县在公司监管方面,主要采取4种方式:其一是日常监督。充分发挥村监委会和公司监事会的监督作用,严格执行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和公开制度,确保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公司财务清晰、公开、透明。其二是乡级统管。各乡镇依托“三资”管理服务中心成立村级集体经济管理办公室,明确专人负责,加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公司监管。实行“村财乡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公司单独建账,防止资金管理混乱。其三是年度审计。每年年底,由乡镇对各村集体经济发展公司的运营情况进行全面审计,县纪委及财政、审计等部门采取抽查的方式进行复审。通过上述监督措施,确保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公司的规范经营。

以集体经济发展促乡村美丽蝶变

2018年以来,襄城县集体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进步,一招生多效,农村基层组织、农民生活尤其是精神面貌等都出现了积极变化,可谓化蛹成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更为扎实。

首先,村“两委”威信提高,基层组织的组织力、号召力增强。现在,襄城县农村已经形成农民拥护发展集体经济、为集体经济发展叫好的良好社会氛围。农民普遍反映,他们看到了集体经济发展实实在在的效果,农村环境改善,有了生气和活力,有了奔头,对集体经济的发展前景充满期待。该县紫云镇雷洞村村民王杰经营农家乐,看到村旅游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后,游客大增,盼望着自己的农家乐能够纳入公司的统一管理。他认为,每年掏20%的管理费值得,因为公司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游客。该县后聂村发展旱鸭养殖初见效益,原来观望的农民纷纷表示,希望入股村旱鸭养殖业。现在,村级基层组织工作好做了,生动诠释了“集体有、跟着走”的朴素道理。

其次,村级集体经济有了很大起色。截至目前,襄城县448个村中有402个村消除了集体经济空白,152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54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通过领导发展集体经济,基层组织的战斗力提升,堡垒作用增强,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公共设施等方面,村集体有钱办事,让村民分享到了集体经济发展的成果。该县王洛镇柿园张村把原来村里两块荒地改建成了两个小广场,村容为之改观,村民闲暇时娱乐有了场地,受到群众欢迎。

最后,为打好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成果提供了坚实保证。脱贫不易,脱贫后防止返贫更不易。通过发展集体经济的方式实现产业扶贫是长久之道。贫困群众通过入股村集体经济产业、在村集体企业中务工等,能够获得稳定收入,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后,收入也会逐步增长,这不仅解决了脱贫问题,而且有效降低了贫困户脱贫后返贫的风险,是“内生增长式”脱贫道路。雷洞村部分贫困户通过把房屋租赁给村旅游公司办民宿、在公司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等,不仅实现了有效脱贫,还走上了生活逐步富裕的道路。

襄城县的做法具有借鉴意义

襄城县把发展集体经济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攻方向,在政治站位、组织建设、解放思想、顶层设计方面进行了大胆有益探索,走在了全市前列。

政治站位有高度。以发展集体经济为抓手,牵住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的“牛鼻子”向纵深突破,就能为组织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襄城县对此见识早、看得准、行动快,在没有经验可循的情况下,不等不靠,主动探索,敢为人先,这种高度的政治站位是值得学习的。

组织建设打基础。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2018年全市村“两委”换届工作开始后,襄城县就把为发展集体经济准备人才作为一个主要目标,努力选优配强村“两委”干部,对年龄、学历、渠道、身体条件等提出明确要求,确保选出“致富能力强、带富能力强”的“双强”“两委”干部,全县新选出的2329名“两委”干部中,“两强”干部占了相当一部分,同时扎实开展“四强”党支部创建。该县王洛镇柿园张村党支部书记张双印、汾陈镇大磨张村党支部书记张富有就是其中的代表。

解放思想为先导。在发展集体经济过程中,襄城县通过开展“解放思想、跨越发展”大讨论活动,有力扭转了乡村党员干部尤其是党支部书记队伍存在的小富即安、沾沾自喜,目光短浅、坐井观天,求稳怕乱、消极畏难等不良思想,充分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坚持做到放开视野、放开胆量、放开手脚“三个放开”,敢于“第一个吃螃蟹”,坚持法无禁止即可为,只要上级政策没有明文规定禁止的,就大胆闯、大胆试,打破制约集体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藩篱。

顶层设计解难题。襄城县注重发展集体经济政策端供给,2018年以来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比如在资金方面,襄城县财政每年拿出不少于1000万元资金用于扶持和奖励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金融部门每年安排5000万元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贷款。在项目方面,襄城县对农村小宗工程项目,凡群众能够自建、金额在20万元以下的,以文件的形式规定可以不用招标,由相关部门拨付专项资金,村级自行组织实施。在税费方面,村级集体经济建设项目涉及的县级及以下审批性和行政性费用一律免收,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公司成立5年内所缴纳税收的地方留成部分,根据村集体的占股比例进行奖励返还。与此同时,他们还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发展集体经济的十种模式,大部分是基层的探索和实践。

襄城县敢为人先,大胆闯、大胆试,通过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带动乡村振兴,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有益探索,是践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探索路径、打造样板、走在前列”要求的生动实践,具有探索性,富于创造性,值得全市各地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