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您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襄城 > 襄城新闻

魅力襄城

【信息来源:【信息时间:2010-06-22 08:33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这是一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这是一片蕴涵机遇与发展的土地,这里就是烟草文化之乡——襄城县!

一、美丽丰饶的襄城

襄城县总面积920平方公里,辖106镇,435个行政村,耕地82.5万亩,总人口80.2万。

历史文化悠久,春秋时期称,因周襄王曾在这里避难居住,故名襄城。秦统一六国后设襄城县,至今已有2200余年,新中国成立后属许昌专区,19862月划归平顶山,19978月又重新划归许昌市。

境内文物古迹众多,有明朝时全国八大书院之一的紫云书院,始建于唐武德年间的中州第一禅林乾明寺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市县级文物古迹、文物保护点100余处。

物产资源丰富,是全省53个资源富县之一,已探明煤炭储量20.5亿吨。有北汝河、颍河等14条季节性河流环绕城区,是许昌市区的重要水源地。生态环境优越,盛产小麦、玉米、大豆、红薯、烟叶、蔬菜等多种农作物,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尤其是烟叶种植历史悠久,驰名中外,1958年,被毛泽东主席赞誉为烟叶王国,是河南烟叶生产第一县、中国烟草文化之乡和中国烟草文化研究基地。

二、蓬勃发展的县域经济

近年来,襄城县按照中央和省、市大决策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扬埋头苦干、不事张扬、富民创业的襄城精神,组织带领全县干部群众以思想解放为先导,以创业工程为统揽,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深入实施治庸计划,切实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有力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襄城在全国的位次由2001年的700位跃升到2008年的247位。在第九届中国中部百强县(市)排序中由2006年的63位上升到2008年的51位。在河南省县域经济排序中,由2001年的73位上升到2008年的27位,并连续两次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快县。尤其是2009年,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经济社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2009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5.3亿元,同比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完成83.5亿元,同比增长29.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4.8亿元,同比增长26.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18元,同比增长12.6%;农民人均纯收入5990元,同比增长10%。全县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

走进襄城,令人惊喜的是项目建设的突飞猛进。2003年以来,襄城县相继开展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年项目建设年项目攻坚年招商引资年等活动,翻开了襄城县经济发展波澜壮阔的一页。襄城县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大项目就是抓跨越发展的理念,千方百计做大做强项目经济。2007年以来,全县累计新上500万元以上项目237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63个,超亿元项目31个,为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走进襄城,令人振奋的是蓬勃发展的工业经济。襄城县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发展园区经济为载体,努力实现工业经济的集聚集约规模化发展。以煤炭资源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为核心,高标准规划建设了城南煤焦化循环经济产业园。目前,总控面积13.5平方公里的煤焦化循环经济产业园,已初步形成从煤炭开采、洗煤、练焦、化产回收及深加工,到废气发电、新型建材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该产业园被评为河南省首批重点产业集群河南省民营科技园区2009年,园区实现总产值163.5亿元,占全县的比重达到75%。围绕拉动城市和第三产业发展,积极走产城融合的道路,高标准规划建设了城北产业集聚区。集聚区规划总面积13平方公里,2008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第一批省级产业集聚区,今年2月被河南省工信厅确定为纯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化示范基地。目前,两个集聚区入驻企业达88个,累计完成投资90.2亿元,对县域经济的支撑拉动作用日益增强。在园区的支撑带动下,全县的工业经济结构逐步完善,发展势头更加强劲,被评为“2009年中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

三、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

襄城县大力实施城镇发展带动战略,高标准修订完成了20092020年襄城县城市总体规划。2007年以来先后融资8亿多元,开工建设城镇重点项目71个,硬化、新修、打通20多条城区道路,形成了六横五纵的城市道路框架和完整的环城通道,城市框架由最初的不足10平方公里拓展到25平方公里。在此基础上,深入推进四城同创活动,对城市实行精细化管理,城市品位不断提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区绿地覆盖率达到36.2%,顺利通过省级园林城验收。通过城北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发展,产城融合步伐不断加快,有力促进了项目、产业和人口的集聚,带动了房地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2007以来,房地产开发面积达100多万平方米,城市形象有了明显改观,广大居民的居住条件也大为改善。同时,高标准规划建设了城区至库庄乡和城区至紫云镇一体化推进区,有力推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扎实搞好小城镇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城关镇成为国家重点镇,紫云镇成为中洲名镇,王洛、颍阳、湛北3个乡镇是市级环境优美小城镇,有2个村成为省级示范村,3个村成为市级示范村。农村公路建设快速推进,近三年累计投资2.6亿元,新建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490公里。

四、特色鲜明的农业产业

围绕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大力发展优质粮食、名优蔬菜、优质烟叶等产业,逐步形成了东部优质粮、北部优质烟、中部绿色菜、西部规模养殖的块状农业产业带。粮食生产连续六年保持增产,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县蔬菜种植总面积达37万亩,是许昌市花菜药三大特色农业之一,2009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蔬菜重点区域规划基地县。烟草现代化生产水平大幅提升,建成了国家级现代烟草农业示范乡、示范村。畜牧养殖业快速发展,被确定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推进,培育各类农业产业化企业150家。劳务经济快速发展,全县外出务工人员达26万人,年创劳务收入达到16亿元以上。林业生态县建设扎实推进,2007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林业专项资金6000多万元,林木覆盖率达到28.5%,被评为河南省林业生态县。

五、和谐发展的社会事业

走进襄城,令人感叹的是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襄城县高度重视民生的改善,积极发展社会事业,使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优先发展教育体育事业。高标准实施并完成了以3所高中、20所初中、100所中心小学建设为核心的教育强县“321工程,全县教育得到均衡发展,全县普通高中入学率达到85%以上,提前两年实现了十一五规划提出的普及高中教育的目标。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水平大幅提高,被评为河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和河南省职业教育强县。积极实施全方位的助学工程,吸纳社会捐资1000多万元,设立了襄城县成就未来助学基金会资助家庭困难的优秀高中生和大学生。从2005年短短的4年时间,襄城教育事业发生了质的变化,从小学、初中到高中,人人有学上、有好学上、上得起好学的理想已经在襄城成为现实。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进一步提高了全民健康素质,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2009年荣获全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先进县。大力发展卫生医疗事业。在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同时,着力加强医疗卫生硬件设施建设,筹集资金1亿余元对县医院实施了整体搬迁。同时,完成了15所乡镇卫生院的改扩建工程,建成了120所标准化村级卫生室。今年将对全县村级卫生室进行全面整顿升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每个标准化卫生室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2平方米,努力改善农村卫生所点多、标准低、条件差的现象,进一步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高标准建设乡镇敬老院,每个乡镇都高标准建成了能集中供养100人的中心敬老院,全县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60%,提前一年完成了省市要求的目标。在帮助弱势群体方面,每年都积极开展扶贫助困捐赠活动,全县所有县级和科级干部每人都对口帮扶一个贫困户。城镇职工养老、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工作稳步推进,基本实现了医疗保险全覆盖。

改革的襄城朝气蓬勃,开放的襄城商机无限,发展的襄城前景灿烂,和谐的襄城环境优良——魅力与活力正成为襄城最具有特色的资源。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襄城,在新世纪的征程上昂首阔步。

襄城,在中原大地蓄势喷薄。

开放的襄城欢迎您!